【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近年来,新文科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如同一股新风,为传统文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文科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焦点。
12月28日至29日,中山大学召开近年来首次文科发展大会,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百年贺信精神,将目光投向了新时代新文科的繁荣发展。会上,中大从梯队建设、青年支持、教材、期刊、智库、服务湾区等八个方面推出八大措施,以创新机制、优化生态和加大投入激活文科发展新动能。
中山大学文科发展大会合影。 供图:中大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表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牢牢把握学校文科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坚持“两个结合”,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快建立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中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文科教育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显其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那么,中大为何如此重视新文科的发展?新文科究竟何以必要?
打造新文科建设“样板”
文科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重在塑造人的灵魂,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制动阀”和“方向盘”。
自创立以来,中大文科始终遵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在创新学术和培育人才的道路上,齐心协力,继往开来,形成了深厚且绵长的学术传统和文脉传承,与时代的步伐同行,奠定了中山大学的百年根基。
“学问救国”是中大文科的初心与使命,“日新学理”彰显了其学术底色,“交融气象”则是其发展的品格追求。这三者不仅构筑了中大文科的历史底蕴和精神传统,更为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文科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2024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的庆典。创校之初,中山大学就确立了综合性、多学科的办学局面,“学问救国”的初心使命一直激励着中大文科人。进入新时代,中大新文科更是立足中国之需,回答时代之问,努力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创新探索,展现出勃勃生机。
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同时,中大文科也在积极探索新时代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文化赋能与咨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开创新时代中大文科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学校将有组织、有步骤、渐进式地推出若干行动计划和举措。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包括梯队构筑计划、青年支持计划、续航深耕计划、期刊创优计划、教材建设计划、机构融创计划、智库培优计划和湾区服务计划在内的八项措施。与会文科老师们对此表示倍感振奋,认为这些措施为新时代新文科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揭牌。来源:中山大学新闻网
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也在这次大会上正式揭牌。按照学校相关部署,学校在深圳校区成立校级实体学术研究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旨在进一步推动深圳校区人文社科领域体系化、高标准的通识教育,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同时试点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加强学科交叉和有组织科研,提升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水平等。
支持新文科“新”发展
教育事业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资源的重要使命。文科教育不仅关乎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还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新文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历史条件和时代使命下,对文科创新发展所做出的战略部署。
加快新文科建设,推动文科领域的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2020年11月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都需要新文科。
自2020年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以来,新文科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2021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国多所高校积极响应并申报成功。
与此同时,各高校纷纷出台新文科建设方案,通过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等方式,推动新文科建设的落地实施。
在新文科建设的推动下,文科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文科建设强调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文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传统文科专业与计算机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形成了数字经济、计算金融、科技艺术等新兴交叉学科,为文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实践育人模式创新。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深入,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新的育人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同时,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山东大学第一届大学生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就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一批聚焦社会关切、紧贴民生热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价值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由此产生。如专为“Z世代”青年打造的红色剧本演绎平台,以及能“画出声音”的儿童音乐教育启蒙平台等,均展示了学生们在文科实践中的优秀成果。
三是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文科教育向“智”而行。新技术正在重塑新文科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众多高校通过举办实践赛事、开设跨学科课程、开展个性化教学等措施,进一步改变文科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与互动性。此外,文科实验室、文科教育教学大模型等一系列创新平台载体及新技术应用场景也应运而生。
在此背景下,广东也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的号召。近年来,广东新增文科特色专业超百个,包括数字经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网络与新媒体等多种新文科专业。同时,广东在2022年专门成立了广东省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快探索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新文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未来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化、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以及文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新文科建设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本文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李卓华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正规股票配资公司有哪些